德國財政“火箭炮”麵臨啞彈風險 綠黨領導人公開發聲反對
742025-07-05 07:23:53
熟悉《水滸傳》的朋友們,應該對梁山上的水軍不陌生,昨天七弦君細數了數,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,光是水軍頭領就有八位——混江龍李俊和浪裏白條張順,然後是船火兒張橫,立地太歲阮小二,短命二郎阮小五,活閻羅阮小七,出洞蛟童威,翻江蜃童猛。
七弦君已經給大家講過混江龍李俊了,今天給大家講一下最高頭領之一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浪裏白條張順。
和史進、李俊、劉唐、董平等人一樣,張順也是曆史上宋江起義三十六人之一。最早出現在《大宋宣和遺事》之中,在龔開的《宋江三十六人讚》對張順評價很高——雪浪如山,汝能白跳。願隨忠魂,來駕怒潮。
最有意思的是他的綽號“浪裏白條”,七弦君在讀水滸時,就對這個綽號產生了很大的興趣,不僅讀起來順耳上口,而且意思明顯。張順渾身像雪一樣的白肉,水底可以伏七天七夜,穿梭水麵快速無比,就象一根白條一閃而過,所以人稱“浪裏白條”。
但是班固的《漢書》和韓愈的詩裏提到,原本作浪裏白跳,因為跳是平聲,音條。從五代到宋朝凡是大軍出征,先鋒的前麵都有踏白隊,踏伏查看來犯之敵的詳情,相當於斥候。《通鑒》也記載過相同的事件——天複三年,後梁皇帝朱溫遣左踏白指揮使王枟攻密州。因俗語足踏為跳,故踏白將亦謂之白跳將。浪裏白跳者,意思是不在陸地為踏白將,而在浪裏跳白,就是宋朝版本的水軍先鋒。
張順的人物事跡與形象並非空穴來風,曆史上就有與他同名的南宋水軍將軍,和他在《水滸傳》中的結局一樣,也是被亂箭射死,壯烈殉國,不過在時間上晚了一百年左右。
七弦君查閱了《宋史》、《齊東野語》等書的相關記載。大概的意思說張順出生在南宋末年,家是襄陽地區的普通百姓人家,本來身份是抗擊元軍的民間私人武裝首領,被老百姓稱為“竹園張”。元軍大舉進攻襄陽,仗著軍隊數量龐大,將襄陽城圍困長達六年之久。
公元1267年二月二十二日(南宋鹹淳三年),城外救援的宋軍將領在襄陽城外發現了一條名為“清泥河”的河流可以通向襄陽城,於是就建造了數百條小船,招募了三千多青壯男子。這其中就有張順和張貴兩兄弟,他們被任命為都統率領這三千多人。